封题的拼音、解释、组词

封题的简介:

fēng tí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4.犹封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封信题名。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2. 科举时将所出的题目,封缄于函套中,以求保密。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元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

词语解析

封题》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似乎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封”和“题”,但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完整含义。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您的用意是否是想询问某个特定的语境或历史上的术语。“封题”在古时候有时被用来指试卷题目由上级官员预先确定的情况,这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做法。

解释

  • 封题: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主考官会将试题密封以确保公平性。这种方式意在防止泄题或舞弊行为,保持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这一过程是为了保证考生无法提前知道考试的内容,从而使得每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例句

  1. 在古代科举时期,主考官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采取了封题的方式,在考试开始前将试题密封,以防止任何泄密的情况发生。
  2. 封题制度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为无数学子提供了追求功名的机会。
  3. 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如苏轼、范仲淹等人在参加封题之后的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与敬仰。
  4. 封题不仅是对考生公平的一种保障措施,也是古代文官选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 通过实施严格的封题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作弊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公正、透明。

请注意,“封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并且其用法或特定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封题”是用于其他语境,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

1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目。主~。话~。~材。~旨。2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问答~。3 写上,签署:~名。~字。~壁。~诗。~辞。~跋。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