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底本的简介:

dǐ/de běn
1.底稿。 2.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3.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文书的原稿或抄刊时所依据的稿本。【例】校勘古籍,多用古本、善本作为底本。

2. 成本。即一物品的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的总和。【例】老王以退休金作为底本,开了间小吃店,以度晚年。

1. 文书稿本或原本。

2. 成本。会计学上指物品之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之总和。

《底本》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最常见的是指文学、艺术创作或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原始版本。它是指未经修改或者经过初步处理但尚未最终定稿的文字资料。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造句:

  1. 文学作品的底本:指的是作家最初创作的作品,或是经过整理后但还未进行最终修正的文稿。
  2. 例句:“在编辑过程中,他多次仔细比对了这部小说的不同版本,希望找到最接近作者原意的底本。”

  3. 美术作品的底本:特指绘画、版画等艺术创作中最初的草图或底稿。

  4. 例句:“这幅名画的底本被收藏家秘密保存多年,直到最近才公开展出。”

  5. 历史文献的底本:用于描述经过整理但尚未完全定型的历史文件。

  6. 例句:“史学家们正在仔细研究这份底本,希望能更准确地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

  7. 法律文本的底本:在立法过程中,最初草案或未经最终审议的文字版本称为底本。

  8. 例句:“立法工作小组正忙于审核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新版法律文本能够成为最好的底本。”

  9. 科学研究论文的底本:指的是科学家们初步整理并进行实验验证后的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

  10. 例句:“研究团队决定在正式发表前,先将他们的初步成果作为底本来分享给其他同行专家进行审阅。”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底本”一词涵盖了多种场景中的原始或基本资料状态。

分词解释

dǐ,de

1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2 末了:年~。月~。到~。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4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5 何,什么:~事伤感。6 古同“抵”,达到。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