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桃李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门桃李的简介:
gōng mén táo lǐ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桃李,指子弟。公门桃李指某人的门下弟子,或他推荐的人才。语本资治通鉴˙卷二○七˙唐纪二十三˙则天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1. 桃李,指子弟。公门桃李指某人的门下弟子,或他推荐的人才。语本《资治通鉴.卷二○七.唐纪二十三.则天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公门桃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府或官员所培养的人才,含有褒义。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送桂州严大夫序》,原文是“公门桃李一何繁”,意思是官衙门前栽种的桃树和李树非常茂盛,以此比喻在官府中培育出来的众多人才。
详细解释:
- 公门:在这里特指官方或政府机构。
- 桃李:象征培养出的人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李”不仅是一种植物名称,还常用来代指教育工作者所栽培的学生或者事业上的接班人。
- 一何繁:形容非常众多、茂盛。
造句:
- 自从他担任教育局长后,公门桃李遍地开花,每年都有大量优秀人才涌现出来。
- 他的老师常说:“在官场中立德树人的道理不输于教育行业,我也算是公门桃李之一吧。”
- 那些公门桃李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精英分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看到他培养的公门桃李一个个取得成功,这位老干部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 公门桃李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政府机构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门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
桃
táo
1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 形状像桃子的:棉~儿。3 指核桃:~仁。~酥。4 姓。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