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虎的拼音、解释、组词
殿上虎的简介:
diàn shàng/shǎng hǔ
1.宋谏议大夫刘安世的绰号。《宋史.刘安世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后用以称颂敢于抗争的谏官。亦省作"殿虎"。
1.宋谏议大夫刘安世的绰号。《宋史.刘安世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后用以称颂敢于抗争的谏官。亦省作"殿虎"。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人刘安世任谏议大夫时,敢与皇上当廷抗争,执理不让,时人称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刘安世传: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帝或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为殿上虎,一时不敬慑。
1. 宋人刘安世任谏议大夫时,敢与皇上当廷抗争,执理不让,时人称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列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帝或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为『殿上虎』,一时不敬慑。」
词语解释
《殿上虎》,这个词并非标准的中文词汇,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文化背景进行推测,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或特定情境下的称谓。从“殿”指的是宫殿、朝廷,“上”是处于高位的意思;“虎”往往象征着勇猛或者具有非凡力量的人或物。“殿上虎”可能意指在朝廷内具有强大影响力或能力的勇士、将领等,也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人物称号。
不过,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更接近于一种文学创作中的形象表达或者是某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称谓。需要明确的是,“殿上虎”并不是一个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历史名词或者成语。
造句
- 他被封为“殿上虎”,因为在战场上勇猛无敌,无人能敌。
- 这个故事里的将军,英勇善战,威震四方,堪称真正的“殿上虎”。
- 在古代宫廷中,他被誉为“殿上虎”,因为他在一次关键战役中的表现令皇帝刮目相看。
- 他是军队中的传奇人物,“殿上虎”的称号早已为众人所熟知。
- 虽然时代变迁,但这位将军依然被人尊敬和敬仰,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殿上虎”。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基于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而创作的示例,并非出自历史文献或正式语料库。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确认具体的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殿
diàn
1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宝~。金銮~。~堂。~阁。~上虎(喻敢谏之臣)。~试。2 〔~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3 在最后:~后。~军。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虎
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