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意的简介:

fǎ yì
1.法令的意旨。 2.佛法的旨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

2. 书名,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著作,于西元1748年出版,由严复翻译为《法意》(西元1909),现译为《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该书认为法律会因社会习俗、文明与自然因素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书中亦将政治体系分成专制、君主与共和三种,其支撑的原则分别为:对统治者之恐惧、热爱荣誉与崇尚德性。此书后世的评价不一,有学者视之为法国与美国分权制衡政治的思想泉源,亦有学者认为该书仍主张精英统治。

法意》这个词组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法律的精神或立法意图。它涵盖了法律背后的道德观念、目的和期望的效果,而不只是字面的文字规定。理解《法意》,对于准确解读和适用法律至关重要。

详细解释

  1. 法意:是指立法者制定某部法律时的初衷、目标或者希望达到的结果。
  2. 法律精神:指法律条款背后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或核心价值,超出字面意义的精神实质。
  3. 正义与公平:《法意》强调通过法律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保护弱者权益。

造句

  1. 在处理涉及隐私权的案件时,法官必须深入理解立法者的《法意》,以确保判决能够全面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2. 虽然条文的具体表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法院在解释相关法规时应始终遵循其《法意》,即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3. 为了更好地体现《法意》,新的刑法修正案增加了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应对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
  4. 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法律背后的《法意》,确保判决结果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5. 在民商事合同纠纷中,法官应根据《法意》来解释合同条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分词解释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