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鞭的拼音、解释、组词

条鞭的简介:

tiáo/tiāo biān
1.见"条鞭法"。

  • AI解释

《条鞭法》是中国明朝中后期推行的一项赋税改革政策,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简化赋役征收办法,减轻农民负担。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条鞭法(Tiaobianfa):是明代中期以来,为了克服传统的一府一县之内各有所谓“正耗”,各地之间情况不一、难以公平征税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赋税制度改革。《条鞭法》要求将各种名目的杂役和赋税统一为银两,按户征收,从而减少政府的随意加派,减轻农民负担。

以下是使用《条鞭法》这个词的五个造句:

  1. 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条鞭法》,使赋税更为合理。
  2. 《条鞭法》规定了统一征收银两的新制度,大大简化了税收过程。
  3. 在实施《条鞭法》之前,各地的赋役标准各不相同,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不满。
  4. 通过推行《条鞭法》,张居正成功地减少了地方官吏对百姓的额外剥削。
  5. 《条鞭法》的改革精神和效果至今仍被一些现代学者所研究借鉴。

分词解释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