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望厦条约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美望厦条约的简介:
zhōnɡ měi wànɡ shà tiáo yuē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 AI解释
《中美望厦条约》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7月26日,是中国与美国在广东广州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一,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
2. 条约内容: - 领事裁判权: 根据该条约,美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美国国民在华发生诉讼时由美国领事处理审判。 -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同意给予美国国民以“最惠国”待遇,在关税、通商等方面享受与中国给其他国的同等待遇。 - 开放港口: 美国获得了五口(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州)通商口岸,允许美国船只到这些港口进行贸易,并享有在上述口岸自由活动的权利。 - 关税协定: 中国同意对进口美国商品征收不超过5%的低关税。
3. 影响与评价: 《中美望厦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国力衰微和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条约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也为中国后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铺平了道路。
造句
- 历史上,《中美望厦条约》是中国被迫开放国门的第一个重要文件之一。
- 由于《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国民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这在当时被视为不平等的象征。
- 《中美望厦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使得中国失去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
- 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开放了中国的港口城市,标志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市场。
-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中美望厦条约》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探讨的主题之一。
这些句子不仅能够帮助理解《中美望厦条约》的内容及其背景,同时也展示了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美
měi
1 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不胜收。2 得意,高兴:~滋滋的。3 称赞,以为好:赞~。~言。~誉。4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南~。5 指“美国”:~元。~籍华人。
厦
shà,xià
1 大屋子:广~。高楼大~。2 房子后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后~。
条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约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