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鬼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鬼的简介:

wū guǐ
1.川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唐杜甫《戏作俳谐遣闷》诗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仇兆鳌注:"蔡寛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龟卜。'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耳。或云'养'字乃'赛'字之误,理或然也。邵伯温《闻见録》:夔峡之人,岁正月,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已而众操兵大噪,谓之养乌鬼。长老言地近乌蛮战场,多与人为厉,用以禳之。《艺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鸬鹚的别名。参见「鸬鹚」条。

2. 猪。宋.无名氏《漫叟诗话.乌鬼为猪》:「川人嗜此肉,家家养猪,杜诗所谓:『家家养乌鬼』是也。每呼猪,则作乌鬼声,故号猪为乌鬼。」

3. 神鬼。唐.元稹〈酬翰林学士代书〉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唐.元稹.注:「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瓦卜。」

在现代汉语中,“乌鬼”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因此很难找到详细的官方定义。但从其字面和一些地区方言的习惯用法来看,“乌鬼”通常被认为是对某些不吉利、令人讨厌或神秘诡异事物的一种形容词或绰号。它往往与迷信、民间传说或者地方特色文化有关联。

详细解释

  • 含义: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语境中,“乌鬼”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差异,但普遍来看,它多用于描述那些被认为是带来不幸、邪恶或是难以解释的现象的事物或生物。
  • 来源与背景:这个词汇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特定地区的方言表达和民间故事中。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人们常常会用“乌鬼”来形容不吉利的事情或者难以捉摸的神秘存在。

造句

  1. 爷爷讲起那些年月里的乌鬼故事,总能引得我们一阵阵鸡皮疙瘩。
  2. 别提什么乌鬼了,我更担心的是明天的天气预报会怎么变!
  3. 这里有一座旧房子,听说里面经常闹乌鬼,夜晚经过都得小心。
  4. 他今晚没睡觉,在屋子里点了几支蜡烛,说是准备吓走那些乌鬼
  5. 现在讲到乌鬼的传说,大家觉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和谈资。

请注意,“乌鬼”这类词汇可能带有地域性、文化的局限性,并且其具体含义及用法可能会随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对象的理解习惯。

分词解释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

guǐ

1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魂。~魅。~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2 阴险,不光明:~话。~黠。~胎。3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烟~。~子。吝啬~。4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5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精灵。6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机灵~。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