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一之利的拼音、解释、组词

什一之利的简介:

shí yī zhī lì
什一:十分之一。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十搏一的利润。泛指商人所得的利润。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季子不治耕获,力工商,求什一之利。

1. 以十搏一的利润。泛指商人所得的利润。《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季子不治耕获,力工商,求什一之利。」

《什一之利》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指收取十分之一的土地税。这里的“什”是十的意思,“之”用在这里连接成分和结果的关系,“利”则是收获、利益之意。因此,《什一之利》整体可以解释为通过征收土地税得到的收益或好处。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这种税收方式被广泛采用,它体现了地主对农民的一种剥削形式。由于“什一”制并不允许农民随意耕种其所有的田地,而只允许他们按比例纳税之后才能利用剩下的土地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五个使用《什一之利》的造句:

  1. 在古代中国,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什一之利》成为了统治阶级榨取人民血汗的主要手段之一。
  2. 虽然《什一之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提高,但其背后的剥削本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
  3.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什一之利》是当时各国实施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税收方式。
  4. 在描绘古代社会场景的小说中,作者经常会提到《什一之利》,以此来凸显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5.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实行《什一之利》这种制度,但它仍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之中。

分词解释

shí,shén

1 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百(十倍和百)。~一(十分之一)。~袭珍藏(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2 各种的,各样的:~锦(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物。3 诗篇:篇~。雅~。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