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度外的拼音、解释、组词

付之度外的简介:

fù zhī dù wài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置之度外」。见「置之度外」条。

2. 此处所列为「置之度外」之典源,提供参考。 #《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六年,春二月,吴汉下朐城。天下悉定,惟独公孙述1>、隗嚣2>未平,帝曰:「取此两子置度外3>。」乃休诸将,置酒赏赐之。 〔注解〕 (1) 公孙述:?∼西元36,字子阳,东汉扶风茂陵人。王莽末,公孙述据蜀称王,后被东汉光武帝所灭。 (2) 隗嚣:音ㄨㄟˇ ㄒ|ㄠ。?∼西元33,字季孟,东汉成纪人。王莽末,据陇西,称西州上将军,旋属光武,后又叛附公孙述。光武西征,嚣败死。 (3) 度:考虑。〔参考资料〕 另可参考:《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

3. 此处所列为「置之度外」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载,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匡复汉室,但天下尚未统一,还有许多人据地称王。光武帝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总算大致敉平,只剩四川的公孙述和甘肃的隗嚣两股残余势力。公孙述远在蜀中,不易发动攻势;魏嚣表面上向光武帝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因此,光武帝不急于消灭这两股势力,希望能让苦战多年的将士,好好休养生息一番。于是对将领们说:「现在天下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姑且把消灭魏嚣和公孙述两人的事,置于度外,不加理会吧!」后来「置之度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会。

词语“付之度外”是一个成语,其正确的写法是“付诸东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这一点。此成语的意思是指努力、希望或追求的东西全部化为泡影,白费力气。它通常用来形容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计划、梦想或工作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详细解释:

  •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中的“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见玄鸟而后弹冠兮,思东陵之何健。”
  • 用法: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情感色彩:负面的情感,表达对努力失败的无奈和失望。

造句示例:

  1. 历时三年的研发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付诸东流,团队成员无不感到沮丧。
  2. 小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由于缺乏时间管理,所有写作计划最终都付诸东流了。
  3. 双方合作的商业计划在最后一刻因市场条件变化而被迫取消,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4. 老王花费数万元打造的家庭影院系统安装完成后却因为电力问题无法使用,所有的投资都付诸东流。
  5. 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他的创业项目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最终付诸东流。

分词解释

1 交,给:支~。托~。~款。~梓(把稿件交付刊印)。~讫。~出。~与。~之一笑。~诸东流。2 量词,指中药(亦作“服”):一~药。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