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的拼音、解释、组词
后燕的简介:
hòu yàn/yān
1.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慕容垂所建,史称后燕(公元384年-407年)。
1.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慕容垂所建,史称后燕(公元384年-407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名。(西元384~409)十六国政权之一。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自称燕王,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州),最盛时,疆域约可控制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各省大部分地区。史称「后燕」。
词语《后燕》的详细解释
《后燕》,这个词实际上是指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政权,即北朝之一的“后燕”。它并非指代某个具体的成语或词语含义,而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具体而言:
- 历史背景:后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由鲜卑族慕容氏建立于公元398年至410年。其创立者慕容垂在前燕被北方的羌族、柔然等部击败迁至南部后,在冀州(今河北定县)重建了政权,并定都邺城(今河南安阳)。后燕曾一度强盛,但最终因内部争斗和外患而迅速衰落。
- 意义:这个词更多是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指的是特定的一个朝代。
造句
-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后燕作为一个短暂却重要的政权,对后来的北方民族融合与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后燕时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鲜卑族和汉人之间的进一步了解,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历史学者在研究五胡十六国时,经常会提到后燕这个政权,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 《后燕》一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中有一段剧情是围绕后燕时期的慕容垂展开的,生动地还原了那段历史。
需要注意的是,“后燕”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名词,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多为文学创作或特定情境下的虚构应用,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解其历史意义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燕
yàn,yān
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侣。~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2 轻慢:“~朋逆其师”。3 古同“宴”,安闲,安乐。4 古同“宴”,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