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缨笏的简介:

yīng hù
1.冠带和手板。亦借指官吏。

  • AI解释

《缨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指官员佩戴的一种官服配件,具体来说,“缨”指的是帽带,“笏”则是指用来记事的手板。这两者常被古代文职官员所使用,在正式场合佩戴以彰显身份和礼仪。

“缨”通常指的是官员的礼帽上的装饰性丝带,而“笏”则是一种辅助工具,古时官员在朝堂上议事或向皇帝陈述意见时会携带此物,上面书写内容以备查阅。这种传统体现了古代文官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尊崇礼仪精神的态度。

造句:

  1. 在古代宫廷中,每一位文职官员都需佩戴缨笏以彰显身份。
  2. 古代的公卿大臣们在隆重的朝会仪式上均身着华服、手持缨笏,以庄重的姿态表达对国家和皇权的忠诚与尊重。
  3. 为了参加这次重要的朝廷会议,这位新任命的官员特意挑选了一套绣有龙纹图案的新礼服,并准备了精致的缨笏来佩戴。
  4. 历史剧中的文臣们手持缨笏在朝堂上吟诵着自己的奏折,那一幕场景颇为壮观且富有文化底蕴。
  5.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代官员身上所佩戴的缨笏的意义及其背后的礼仪文化。

这些句子展示了“缨笏”在古时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yīng

1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子。红~枪。~穗。2 像缨的东西:萝卜~子。3 带子,绳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