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协定的拼音、解释、组词

塘沽协定的简介:

táng gū xié dìng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 AI解释

塘沽协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与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有关。该协定签订于1937年6月2日,地点在天津塘沽,由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大使松井大佐、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多田骏共同签署。《塘沽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停止军事冲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确定了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特殊状态”的原则,即日本军队可以继续驻扎在这些地区。

该协定的签订虽然暂时缓解了紧张局势,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未能改变东北地区的命运。它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的无奈妥协,以及国际社会对于解决东亚问题尝试的一种努力。

以下是五个使用“《塘沽协定》”造句的例子:

  1. 塘沽协定》的签订显示了国共两党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合作意愿。
  2. 历史学家们经常提到《塘沽协定》,探讨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
  3. 在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塘沽协定》成为了国民政府与日本之间的一次重要接触。
  4. 塘沽协定》虽然短暂地带来了平静,但未能阻止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
  5. 学生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会接触到《塘沽协定》,这是理解当时复杂国际环境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分词解释

táng

1 堤岸,堤防:~坝。~堰。河~。海~。2 水池:池~。荷~。鱼~。苇~。3 某些地区在室内挖小坑用来生火:火~。

1 买:~酒。~名钓誉。2 卖:待价而~。3 天津市的别称。

xié

1 共同合作,和洽:~商。~定。~和。~调(tiáo )。~议。2 帮助,辅助:~助。~同。~理。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