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盟的拼音、解释、组词

海上之盟的简介:

hǎi shàng/shǎng zhī méng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朝于1118年和1120年两次遣使渡海赴金,约定:双方联合攻辽,灭辽后,宋收回后晋以后割弃给辽的燕、云诸府州,并将每年给辽的岁币给金国。

  • AI解释

海上之盟》这个词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是正式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可以理解为“海上缔结的盟约”或者“海上的盟约”。从语义上看,“海上”可能暗示了某个条约是在海上、与海洋相关的某个地方签订的;“之盟”则表示这是一个盟约或是盟誓。

在具体应用中,《海上之盟》这一表达可以用于描述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海上结盟事件,或者形容一种超越陆地边界的海上合作与友谊。

造句

  1. 历史背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签订的《海上之盟》,标志着双方在对抗共同敌人的战略上的联合。

  2. 现代语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各国领导人在海洋论坛上签署了《海上之盟》协议书。

  3. 文学创作:在小说中,主人公为了保护家园和人民,在一片被遗忘的岛屿上订立了《海上之盟》,确保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威胁。

  4. 商业合作:两家海运公司之间签订了《海上之盟》合同,决定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5. 文化交流:在古代东亚文化圈内,通过《海上之盟》的形式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友好交流与贸易往来。

分词解释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méng

1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2 指结拜弟兄:~兄。~弟。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4 发(誓):~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