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科的拼音、解释、组词
甲科的简介:
jiǎ kē
1.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1.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 AI解释
《甲科》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出现,通常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通过层层考试来选拔人才,而“甲科”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等级。
详细解释
-
含义:在科举体系中,“甲科”指的是一级或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成绩优异者。通常指的是通过最高级别的考试并获得第一名或前几名的人。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士子们需经过乡试、会试等多个阶段才能参加“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甲科”就是指在殿试中获得优胜的成绩。
造句
- 王先生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考取了甲科,成为朝廷重用的人才。
- 在古代,获得甲科意味着不仅学问高深,而且前途无量。
- 史书上记载,许多著名学者和政治家都曾是甲科出身。
- 村民们听说村里有位少年获得了甲科,纷纷前来祝贺。
- 朝廷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特别重视在殿试中获得甲科的考生。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甲科”一词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历史术语或特定语境中的表述。
分词解释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科
k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