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的拼音、解释、组词
甲午风云的简介:
jiǎ wǔ fēng yún
中国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编剧,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1894年,日本海军侵犯中国领海。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迫起用力主抗日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海战中,北洋舰队失利,邓世昌代旗舰指挥作战,在冲撞敌旗舰时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中国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编剧,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1894年,日本海军侵犯中国领海。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迫起用力主抗日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海战中,北洋舰队失利,邓世昌代旗舰指挥作战,在冲撞敌旗舰时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 AI解释
《甲午风云》并非一个具体的词汇或短语,而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名字。通常,它是指1894年至1895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海战部分。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北洋舰队的兴衰密切相关。
在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中,《甲午风云》常被用作作品的标题,以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复杂而又悲壮的历史场景的记忆和想象。以下是对《甲午风云》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 甲午:按照中国传统纪年方法,“甲午”是1894年的干支纪年。
- 风云: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常用来形容重大而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结合在一起,《甲午风云》通常被用以指代发生在1894年的那场对中国、日本乃至亚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及其相关事件。这段时期见证了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之间的激烈对抗,最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大败和中国在朝鲜半岛及黄海上的失利。
造句
- 《甲午风云》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场百年战争的历史细节。
- 在《甲午风云》的展览上,观众可以亲眼看到那段辉煌与遗憾交织的历史瞬间。
- 我国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甲午风云》,以期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电视剧《甲午风云》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背景。
- 李教授在讲座中讲述《甲午风云》,提醒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这些句子展示了《甲午风云》如何被用作一部作品或事件名称,并通过不同的语境展现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分词解释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午
wǔ
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2 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3 古同“忤”、“迕”,逆,背。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云
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