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禄的拼音、解释、组词

租禄的简介:

zū lù
1.租奉。

  • AI解释

词语《租禄》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特殊的官俸制度,其中“租”指的是田租、地税等土地收益,“禄”指的是官员根据职位领取的俸禄。这种制度下,官员的部分俸禄来自于其所辖或所任职地区的农业税收收入,类似于现今的一些地方官员享受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

详细解释

  1. 背景: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剥夺地方行政长官对辖区资源的某些支配权力,尤其在财政方面。租禄制作为其中的一种制度安排,体现了这种权力下放的原则。
  2. 运作机制:官员除了可以从中央领取固定的俸禄外,还可能从所辖地区获得一定比例的土地税收收益。这种收入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税、田赋等。
  3. 影响与意义租禄制的存在和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对官僚体系财政管理的尝试。

造句

  1. 在唐代的官僚体制中,租禄制的实施使得官员们不仅依赖中央发放的俸禄,还能够从辖区内的农业税收中获益。
  2.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加强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后逐渐取消了租禄制度,反映了中央集权趋势的增强。
  3. 租禄制下,某些地方官员可能会滥用职权以获取更多不正当利益,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4.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租禄制的具体操作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现象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5.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政府尝试借鉴古代租禄制度的某些理念来激励干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分词解释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