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主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立方主义的简介:

lì fāng zhǔ yì
也称“立体派”、“立体主义”。1907-1914年间出现于法国的画派。他们主张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物象,并力求表现客体内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它们互相重叠,甚至在画面上同时出现无数的面。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布拉克等。

  • AI解释

《立方主义》(Cubism)是一种开创性的现代艺术流派,主要在20世纪初由画家毕加索和布拉克发展起来。这种风格强调从多个角度表现同一个物体或场景,通过几何化的形体切割、分解并重组来呈现复杂的视觉效果。

详细解释

  1. 背景与起源:立方主义起源于立体派(Pittura a Cubi),是一种对空间的重新定义和探索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单一视角的表现方式,而是尝试以多个角度表现物体。
  2. 风格特点
  3. 立方主义者会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切割并分解被描绘的对象或场景。
  4. 使用立方体、多面体等几何形状来重新构建图像中的对象,使得原本三维的物体通过这种手段变得可以多维度地观察。
  5. 在色彩运用上倾向于灰色和白色调,强调形式而非颜色。
  6. 影响与意义:立方主义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还启发了其他领域的创新思考方式,如建筑设计、电影叙事等。

造句

  1. 《毕加索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立方主义风格闻名于世》。
  2. “探索空间的新维度”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立方主义艺术追求的核心理念。
  3. 立方主义者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尝试捕捉物体的不同侧面,挑战着观众的传统视觉习惯。
  4. 我被这张用立方主义手法创作的画作深深吸引住了,每一个角度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
  5. 在现代设计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受立方主义启发的作品,它们运用了相似的形式分解技巧来创造出新颖而独特的外观。

希望这些信息和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立方主义”及其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