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愤的拼音、解释、组词
激愤的简介:
jī fèn
激动而愤怒:群情~。也作激忿。
激动而愤怒:群情~。也作激忿。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激动气愤。【例】群情激愤
1. 激励奋发。《孔子家语.卷五.困誓》:「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赖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间,桀逆枭夷。」
2. 形容情绪激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李严》:「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 激动气愤。如:「抗议民众群情激愤。」
词语《激愤》的详细解释
释义: "激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激”和“愤”两个字组成。其中,“激”表示强烈、激烈的反应;“愤”则是指由于不满或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的愤怒情绪。“激愤”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些原因感到极度愤怒和不满,行为或者态度上表现出的激烈反应。
词性: 它既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 - 作为名词时,主要用来描述一种情感状态; - 作为动词使用时,则更多是指表达或展现激愤的行为或言论。
造句
- 他听到自己被冤枉后,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激愤情绪。
-
解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时所感受到的愤怒与不满。
-
面对不公平待遇,小王内心涌起了深深的激愤之情。
-
解析:此句通过描述小王的情感状态,表达他在遇到不公正对待后的强烈反应。
-
她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感到激愤,认为这严重侵害了员工权益。
-
解析:这句话突出了个人对于公司管理规定的不满情绪。
-
群众的激愤情绪在看到政府改善措施后逐渐平息。
-
解析:该句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集体愤怒随着问题解决而缓和的过程。
-
他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感到十分激愤,决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 解析:此例强调了个体因事件处理不当而产生的强烈不满,并采取行动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过这些句子,“激愤”这一词语形象地展现出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和行为反应。
分词解释
激
jī
1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荡。~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2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酸菜。3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刺~。~励。4 感情冲动:感~。~动。~昂慷慨。5 急剧的,强烈的:~烈。~进。6 过分直率:~厉。~切。7 〔~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8 〔~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9 〔~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10 鲜明:唇如~丹。
愤
fèn
1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