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铧的拼音、解释、组词

犁铧的简介:

lí huá
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也叫铧。

  • AI解释

犁铧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用于耕作的一种农具,主要用于翻开土壤,使土地松软以便播种。犁铧通常由金属制成,形状类似于一个大铁片或刀刃,安装在犁上,通过牛或其他牲畜的力量推动,进行耕地工作。

详细解释:

  • 组成: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
  • 功能:主要用于开垦土地、平整土壤等农业耕作活动。
  • 结构特点:一头较为尖锐且具有刃口,便于切入和翻动泥土;另一头则连接到犁上,方便操作。
  • 历史地位: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造句:

  1. 古代农民用牛拉着带有锋利犁铧的农具,在田间辛勤耕耘着。
  2. 老王家世代务农,他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李伯就是靠那张铁铸的犁铧维持生计。
  3. 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农民使用具有独特形状的犁铧进行耕种的情景。
  4. 犁铧不仅是农田翻土的关键工具,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5. 村民们通过集体讨论决定重新挖掘老祖宗留下的耕地技巧,如制作更坚固耐用的犁铧等。

分词解释

1 耕地的农具:~杖。~铧。~头。木~。2 用犁耕地:~地。~庭扫闾(喻彻底摧毁敌巢。亦称“犁庭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