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脂的拼音、解释、组词
燕脂的简介:
yàn/yān zhī
1.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2.泛指红色。
1.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2.泛指红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红色颜料。亦泛指红色。可作为化妆品或国画颜料。南朝梁.简文帝〈美人晨妆〉诗:「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唐.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也作「燕支」。
《燕脂》,这个词汇并非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而是从古诗词中提炼出的一个意象。它主要来源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篇《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共愁今夜别离苦;小楼吹彻玉笙凉。”其中提到“玉箸应啼”,此处的“燕脂”是借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并未直接出现“燕脂”这个词。
不过,“燕脂”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颜色或物质,它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于形容一种红色或胭脂色。例如,在唐诗中常见到将其描述为一种红色或粉红色的颜料,或者形容美女脸上涂抹的一种化妆品。
造句:
- 这位画家以燕脂为颜料,画出了少女脸上的娇嫩红晕。
- 那女子手执一把扇子,上面绘有淡淡的燕脂色彩,给人一种淡雅之感。
- 在古代的画像中,贵族妇女常涂敷一层薄薄的燕脂来修饰面庞。
- 由于天气寒冷,她把双颊染成了一层淡淡的燕脂色。
- 她的嘴唇涂上了一抹鲜艳的燕脂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使用“燕脂”这个词,来描绘出特定的颜色或物品,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请注意,“燕脂”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古典文学元素出现在文学创作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