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拼音、解释、组词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简介: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
见:同“现”;显:显现。极隐秘、极细微之处没有不显现出来的。

  • AI解释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句古语出自《周易·系辞下》,在古代汉语中,“见”、“显”有显现、显露之意。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说,在隐蔽的事物里最能观察人的本性,在细微之处最能看出人的真实品质或行为。它强调了即使是在不显著的小事或隐秘的行为中,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品格和道德水平。

详细解释

  • 莫见乎隐:意思是说,最为明显的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事情。
  • 莫显乎微:意为最能显现出来的是那细微之处的举动。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的真性情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而真正有德行的人,在日常琐事中也能保持一致的行为准则。

造句

  1. 这位领导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时表现出的自信,并不能掩盖他在私下里的种种小气表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一现象。
  2. 尽管他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在朋友背后却常常说些不中听的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种行为足以证明他的内心并不像外表那样平静。
  3. 在处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时,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品德,《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就是这个道理。
  4. 虽然他在公开场合总是言之有物、见解独到,但私下里的小节却暴露了他性格的另一面。这正应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句话。
  5. 一个真正关心团队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会细致入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种细微之处的表现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责任心。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不仅适用于个人品德评价,也可以用于工作、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它提醒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时不应只看表面现象,而要从日常行为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分词解释

mò,mù

1 不要:~哭。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4 古同“漠”,广大。5 姓。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1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2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3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4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5 古同“呼”,呜呼。

yǐn,yìn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2 伤痛:~恻。3 怜悯:恻~之心。

xiǎn

1 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著。~学(著名的学说或学派)。2 表现,露出:~露。~示。~山露水(喻显示自己,引人注目)。3 旧时称有权势的或有名声地位的:~贵。~赫。~要。4 敬辞,称先人:~考(已去世的父亲)。~妣(已去世的母亲)。

wēi

1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2 少;稍:稍~。~笑。~调(tiáo )。3 衰落;低下:卑~。~贱。4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5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6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7 暗中察访:~行。8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