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拼音、解释、组词

契丹的简介:

qì/qiè/xiè dān
古族名。源于东胡族。北魏时始见史书记载。分布于辽河上游一带。唐初附唐。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与五代、北宋并立。被金灭亡后逐渐与汉、女真、蒙古等族融合。

  • AI解释

词语《契丹》的详细解释

契丹(Qidan)是指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与北宋、西夏并立。这个名称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

  1. 起源和文化背景:
  2. 契丹族最初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3. 后来建立了辽国(907-1125),由耶律阿保机于916年正式建国。

  4. 政治历史:

  5. 辽朝在宋、西夏之间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此期间与北宋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在1125年被金朝所灭。

  6. 语言和文字:

  7. 早期契丹人使用一种独特的人物符号“契丹大字”进行书写。
  8. 到了辽后期,又创造了另一种更接近汉字形态的文字——“契丹小字”。

  9. 文化与习俗:

  10. 契丹族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有深刻影响。

造句

  1. “历史上契丹曾是北方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后来建立了辽国。”
  2. 契丹的军事力量在当时非常强大,多次对宋朝发起了进攻。”
  3. 契丹小字虽然已经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字和历史方面仍有价值。”
  4. 契丹大字是早期契丹人用来记录文化和政治活动的文字形式之一。”
  5. 契丹时期的辽国不仅在军事上强大,在文化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契丹”这个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qì,qiè,xiè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2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3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4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

dān

1 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2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