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边虏的简介:

biān lǔ
1.与敌人相邻近。 2.边寇;边敌。

  • AI解释

边虏》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使用,通常指的是边境地区的敌人或入侵者。在中国历史上,“边虏”一词常用于描述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的情况,其中“边”指边境地带,“虏”字则含有贬义,表示俘虏或者敌人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指边境、边界。
  • :在古代,这个词有俘虏的意思,也用来指代那些侵略中原或与之对立的少数民族群体。因此,“边虏”一词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是对于外来入侵者或者敌对势力的一种蔑称。

五个造句

  1.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北方草原边虏的压力。
  2. 在古代战争中,很多将领都立下了抵御边虏入侵的赫赫战功。
  3. 当年汉朝出兵北征,就是为了彻底平定边虏,确保边疆安宁。
  4. 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为了保卫国家免受边虏侵犯而英勇战斗。
  5. 这些边虏长期骚扰边境,严重威胁到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请注意,“边虏”是一个具有较强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色彩的词汇,在实际使用时应考虑到其可能引发的文化敏感性。在现代语境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客观、中立的语言来描述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分词解释

biān

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缘。~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疆。~界。~防。~境。~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三角形。4 旁侧,近旁:身~。~锋。5 方面:~干(gàn )~学。6 表示方位:上~。外~。7 姓。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