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1213-1275)的拼音、解释、组词

贾似道(1213-1275)的简介:

gǔ/jià/jiǎ sì/shì dào (1213-1275)
南宋末年丞相。字师宪,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因姊为理宗宠妃而得进用。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之围,私向蒙古忽必烈乞和,蒙古兵退后则谎称大胜。度宗时权势更盛,朝廷大政决于其私宅中。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他被迫出兵,大败,后被革职放逐,被监送人杀死。

  • AI解释

《贾似道》是对南宋时期政治人物贾似道(字师宪,号月磵)的称谓。贾似道是南宋末年的重要权臣之一,在政坛和军务上均有着显著的地位与影响力。他长期担任宰相一职,并且在1265年至1275年间成为宋理宗及度宗两朝的实际执政者,即所谓的“专擅国柄”。然而,贾似道的执政时期也被视为南宋走向衰落的关键期之一。

详细解释

  • 生平与地位:贾似道出生于1213年,18岁就进入了仕途,并且在40岁时(公元1253年)担任宰相。他是宋理宗的宠臣和亲信,也是南宋后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军事能力:虽然他在军事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更多地依赖于将领如范文虎、张世杰等人的实际作战。
  • 决策失误与败亡:在对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贾似道的军事策略屡遭失败。面对蒙古军的强大攻势,他采取了消极防御和外交妥协的态度,错过了有效的反击机会。最终导致了南宋的覆灭。

造句

  1. 贾似道在宰相任上独揽大权,一度被视为南宋政权稳定的关键。
  2. 尽管贾似道被后人指责为误国之臣,但在其执政早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
  3. 在抗击蒙元的战争中,贾似道的无能和妥协导致了南宋在军事上的连连失败。
  4. 作为宰相的贾似道,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往往过于依赖个人意见而忽视集体决策的重要性。
  5. 贾似道晚年的失策最终加速了南宋政权的灭亡,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警示案例。

请注意,《贾似道》作为一个名称,并非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或短语,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是为了帮助您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及他在宋朝中的作用。

分词解释

gǔ,jiǎ

1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2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sì,shì

1 相类,像:相(xiāng )~。类~。~是而非。2 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