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盗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盗的简介:

duàn dào
1.拦截抢劫。 2.犹言从中盗窃﹐贪污中饱。

  • AI解释

断盗”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出自于《唐律疏议》,原意为对偷窃行为进行断定和处理。在古代,“断”有判断、审理之意,“盗”指的是盗窃行为。因此,“断盗”具体是指古代司法官吏对于盗窃案件进行判断和裁决的行为或过程。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视对于“断盗”的规定,《唐律疏议》中的相关条文就详细规范了对于偷窃行为的处罚标准以及如何审判此类案件。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维护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高度重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语境中,“断盗”一词并不常用,更多的是从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探讨。

以下是五个使用“断盗”的造句例子:

  1. 在唐朝时期,对于断盗案件,朝廷会有专门的司法官员进行审理。
  2. 古代法律体系注重对盗窃行为的严厉惩罚和公正审判,这就是所谓的“断盗”制度。
  3. 学者们在研究古代法制时经常会提到“断盗”,它是理解当时社会秩序的重要线索之一。
  4. 现如今我们已经不再使用“断盗”这个词了,但它代表的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
  5. 假如回到唐朝,我希望能成为一名公正无私的法官,在审理断盗案件时做出公平判决。

分词解释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dào

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