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教育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读教育的简介:

gōng dú/dòu jiào/jiāo yù
对有较轻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改造、挽救的教育。

  • AI解释

《工读教育》这一词汇通常指的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未成年工人的社会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这些青少年既能够参与实际劳动实践,又能接受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

详细解释

  • 背景:20世纪初至中期,在中国的某些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由父母无力抚养或因其他原因而离家出走的未成年工人。为解决这一群体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探索一种既能保障这些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又能够使他们获得一定职业技能的特殊教育模式。
  • 特点:工读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保证学生接受文化课程的同时,还安排一定的劳动或实习工作,以期达到教育、生产、社会服务等多重目标。

造句

  1. 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城市中成立了专门的工读学校,旨在为那些流落街头的小青年提供帮助。
  2. 工读教育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引导他们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通过对工读学生的定期评估,可以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4. 尽管现代工读制度已经有所改变,但其核心理念依然被许多社会机构所采纳。
  5. 许多历史学者认为,早期的工读教育为日后青少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词解释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1 生养:~龄。节~。生儿~女。2 养活:~婴。哺~。培~。抚~。养~。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智~。体~。美~。教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