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甑的拼音、解释、组词

瓦甑的简介:

wǎ/wà zèng
1.陶制炊器。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瓦甑”指的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一种炊具,主要用于蒸煮食物。具体来说,瓦甑类似于现代的蒸锅,有盖和底座两部分组成,通常用于将食物放在水中蒸熟。由于其材料特性,瓦甑相比于金属或其他材质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并且不易生锈或腐蚀。

详细解释:

  • 材料:由陶土烧制而成。
  • 结构:通常包括一个带有孔洞的底座和一个可以盖在上面的盖子。
  • 用途:主要用于蒸煮食物,尤其是谷物类食品。
  •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瓦甑”不仅是一种器具名称,还常用来比喻清廉、纯洁等意象。例如,在某些文学作品或成语故事里,用“瓦甑”来象征高洁的品格或清正廉洁的行为。

造句示例:

  1. 古代文人常常以“瓦甑”自喻,表明自己保持清白如初的心志。
  2. 在古代中国,官员们时常会收到关于他们是否保持“瓦甑般”的品行的提问。
  3. 这位老妇人一生未改初衷,就像她用来蒸煮食物的那把“瓦甑”一样,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纯净与简单。
  4. 家族中流传着一个故事:祖辈用一把古旧的“瓦甑”来教导子孙要清白做人。
  5. 诗人借“瓦甑”的形象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崇尚之情:“瓦甑空明水汽轻,煮就人间未有情。”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瓦甑”的实际用途,还加深了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理解。

分词解释

wǎ,wà

1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2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