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公鼎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公鼎的简介:
fù gōng dǐng
1.谓担任宰相职务。用殷相伊尹故事。
1.谓担任宰相职务。用殷相伊尹故事。
- AI解释
《负公鼎》这个短语中,“负”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背负或携带,“公鼎”则是指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一般是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的重要器具。因此,《负公鼎》这一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肩负起重要的职责或者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里,“负公鼎”的“公”,一般指的是国家或公众利益。
详细解释
在古代文化中,“公鼎”象征着权力、地位和责任,背负这样的重器意味着要为国家或公共利益承担重要任务或作出重大决策。这个短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担当精神或者责任感。
造句示例:
- 在这次国家危机面前,他勇于负公鼎,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始终坚持负公鼎的精神,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
- 虽然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畏惧,毅然决定负公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 她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她不畏艰难、敢于负公鼎的职业精神和道德风范。
- 他不仅个人能力出众,而且在关键时刻总能负公鼎,赢得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负公鼎”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的应用场景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分词解释
负
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鼎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