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槛的拼音、解释、组词
折槛的简介:
zhē/zhé/shé jiàn/kǎn
1.汉槐里令朱云朝见成帝时,请赐剑以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将朱云拉下斩首。云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云始得免。后修槛时,成帝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1.汉槐里令朱云朝见成帝时,请赐剑以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将朱云拉下斩首。云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云始得免。后修槛时,成帝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 AI解释
《折槛》一词的详细解释
“折槛”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对君主或上级表达忠诚和谏言的行为。它源自一个历史故事,讲述的是汉代的太尉杨震在长安城中看见自己的车夫所乘坐的一辆槛(即栏杆)破旧不堪,心想这是皇帝所赐之物,如果自己让这个槛得以修复,将有损朝廷清廉的形象。于是他故意折断这根槛,以此表明即使受恩于君主,也应当保持廉洁和正直。这一行为在古代被视为忠诚、谏言以及自我约束的典范。
造句
- 杨震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每当提到“折槛”,人们就会想起他那高尚的品格与对廉政的坚持。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保持独立和正直是多么重要,“折槛”精神值得每一位公职人员学习。
- 作为一名官员,我们应该以杨震为榜样,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原则,不畏权贵,“折槛”的精神永远不应被遗忘。
- 在现代社会中,“折槛”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对于公正、廉洁价值观的坚持与追求。
- 每当政府官员接受表彰时,总会有人提及“折槛”,这不仅是对过去伟大行为的一种致敬,也是对未来行为提出的要求。
以上句子旨在展现“折槛”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
折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