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度支使的简介:
dù/duó zhī shǐ
1.官名。职掌财政收支。唐末以重臣兼领盐铁﹑度支﹑租庸。五代分置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宋有户部使﹑度支使﹑盐铁使,总领国内财赋,称三司。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元丰更制后并废,事权仍归户部。参阅《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续通志.职官略四》。
1.官名。职掌财政收支。唐末以重臣兼领盐铁﹑度支﹑租庸。五代分置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宋有户部使﹑度支使﹑盐铁使,总领国内财赋,称三司。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元丰更制后并废,事权仍归户部。参阅《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续通志.职官略四》。
- AI解释
词语详解
度支使
- 定义: 在古代中国,度支使是负责国家财政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官员之一。它的名称来源于“度支”,即计算收支的意思。
- 历史沿革: 度支使之职起源于唐朝,到了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其职能和地位,在朝中处理国家财政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明清时期,虽然度支使之职在某些时候被其他职位取代或合并,但财政管理职责仍然存在。
- 主要职责:
- 记录并核查政府收入与支出情况;
- 制定预算和财务计划;
- 管理国库,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 监督地方财政部门的工作。
示例造句
- 在唐代,度支使负责掌管全国财政,是重要的中央官员之一。
- 李靖担任度支使之职后,迅速清查了国库,使得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 宋代的度支使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保证了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 在明清时期,尽管度支使之名未常设,但类似职能在其他官员中仍有所体现。
-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财政,朝廷决定增设度支使之职,并从各地选拔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此职务。
分词解释
度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支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撑。~援。体力不~。2 受得住:乐不可~。3 领款或付款:~付。4 调度,指使:~使。~应。~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流。~离。6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一~笔。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