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政的简介:
bù zhèng
1.施政。 2.布政使的省称。
1.施政。 2.布政使的省称。
- AI解释
《布政》的详细解释
布政,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是一个重要的名词。通常指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发布或传达朝廷政策法令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布政”一词所包含的具体职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涉及政务管理和政治教化两大方面。
-
官职名称:在明清时期的官僚体系中,布政司是省级行政区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其长官称为“布政使”,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执行与监督。布政使一职属于从二品,地位较高。
-
职责范围:
- 发布和传达中央政令到地方各级政府;
- 负责财政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税收、赋役征收等事务;
- 保持地方治安稳定;
-
监督下属官吏的行为,确保其廉洁奉公。
-
文化含义:在古代,“布政”也带有教化的意味。意指通过行政措施和政策来引导民众向善,促进社会和谐。
造句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即位后大力推行改革,各地纷纷设立布政司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清代,许多官员因未能妥善处理当地事务而被罢黜,但作为布政使却能有效治理一方。
-
布政司在明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上传下达了朝廷指令,也负责执行和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
古代地方官吏若要获得百姓的认可与尊敬,不仅需要做到公正廉明、清正廉洁,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布政”能力,即能够妥善地将中央意图传达给基层民众。
-
布政使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他的管理下,当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