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对子的简介:
duì duì zǐ
1. 由一个人先提出(说出)上联,另一个人用同样的语言形式答出下联,或反之。
1. 由一个人先提出(说出)上联,另一个人用同样的语言形式答出下联,或反之。
- AI解释
对对子,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字游戏或文学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用于民间节日、庙会等场合的庆祝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正式的文化娱乐方式。对对子的基本规则是将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关或者相对的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通常用于装饰、祈福或者表达美好的祝愿。
例如: - 上联:春风送暖 下联:飞雪迎春
在对对子中,“对”意味着双方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但不限于:
- 字数相同。
- 结构一致(如都是两个字的短语或三个字的短语等)。
- 平仄相合,即上联和下联在音韵上相互对应。
接下来我将提供5个使用“对对子”形式的造句:
- 春天来到时,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对联,“春风送暖”与“飞雪迎春”相对,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愿。
- 书法展览中,展出了一幅特别的对联作品,“山高水长”和“云淡风轻”对仗工整,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邀请了几位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他们分别在红纸上挥毫泼墨,书写出了“天道酬勤”与“福满人间”的佳句,为晚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 爷爷喜欢收藏各种对联,他家中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对子作品,如“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每到节日就拿出来展示一番。
- 小明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经常练习写对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与“万事如意事事兴”的组合不仅锻炼了他的书写技巧,也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句子展示了对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文化价值。
分词解释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