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速成中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农速成中学的简介:
gōng nóng sù chéng zhōng xué
1.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工农及工农干部,使他们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设立的学校。我国于1950年创立。修业期限三年。毕业后,经考试可升入各种高等学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1.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工农及工农干部,使他们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设立的学校。我国于1950年创立。修业期限三年。毕业后,经考试可升入各种高等学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 AI解释
《工农速成中学》这一词汇通常出现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指的是当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需求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学校形式。这类学校的目的是为工农阶级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具体解释如下: - 工农:指工人与农民两个群体。 - 速成中学:这里的“速成”强调的是快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非简单的粗浅学习。这类学校通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文化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以满足社会转型期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由于这一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提供几个相关的造句示例(注意:这些句子是为了说明词义而构造的,并非历史真实的记录):
-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地积极创办了多所工农速成中学。
- 这位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曾在工农速成中学学习过一段时间。
-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认为接受工农速成中学教育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途径。
- 工农速成中学会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并帮助他们理解国家政策。
- 尽管工农速成中学已经不再是社会中的主流学校类型,但它的设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请注意,上述句子仅用于说明该词汇的使用场景和可能的意义方向。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这些造句中涉及的情境可能与实际的历史情况有所差异。
分词解释
工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农
nóng
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业。~田。~产。~垦。~家。~忙。~民。~妇。~奴。2 种庄稼的人:贫~。菜~。谷贱伤~。3 姓。
速
sù
1 快:~记。~效。~印。~写。~成。飞~。神~。2 速度:慢~。超~。加~。风~。3 邀请,招致:不~之客。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