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母质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壤母质的简介:
tǔ rǎng mǔ zhì
又称“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
又称“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
- AI解释
土壤母质的详细解释
土壤母质,也称岩石残积物或成土母质,是指在地表附近发育成为土壤的物质。它不仅是形成和影响土壤结构、肥力以及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壤母质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包括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它对土壤的物理特性(如质地)、化学成分(如矿物质含量)和生物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不同的母质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土壤形成,如砂岩形成的土壤可能富含硅酸盐,而粘土矿物丰富的土壤则可能更耐旱。
五个造句
-
研究者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土壤母质成分,发现其主要为风化的花岗岩石,这有助于解释该地区土壤肥力较低的原因。
-
由于岩石残积物是形成黑钙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东北平原进行农业改良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母质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农田中的有机耕作需要考虑土壤母质对养分循环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母质可能影响有机物分解速度和矿物元素的有效性。
-
通过分析岩石残积物的组成,地质学家可以推断出当地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球表面演变过程。
分词解释
土
tǔ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壤
rǎng
1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沃~。~土。2 地,与“天”相对:霄~。天~之别。3 地区,区域:~界。接~。穷乡僻~。4 古同“攘”,纷乱。5 古同“穰”,五谷丰收。
母
mǔ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
质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