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的拼音、解释、组词

焦桐的简介:

jiāo tóng
1.琴名。东汉蔡邕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焦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组成词来看,“焦”可能是指一种树木或与“焦”的某种特性相关的,而“桐”通常指的是梧桐树。结合这些信息,并考虑到可能的文化背景,《焦桐》有可能是一种特定象征或是专有名词。

如果《焦桐》是某个特定的专有名词,那么它可能具有特殊的含义,比如命名某位历史人物、某座名山大川或者是某一种文化符号。根据已有的信息,我推测“焦桐”或与“焦裕禄”有关联,“焦桐”可能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象征。焦裕禄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在他的任期内为治理兰考地区的自然灾害、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以身作则,深受人民爱戴。他去世后,人们在他曾经植树的地方种植了梧桐树以纪念他。

下面是五个基于这种解释的造句:

  1. 焦桐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2. 在焦裕禄纪念馆前,有一棵百年老桐,人称“焦桐”,是焦裕禄精神的最佳见证者。
  3. 每当春风吹过,焦桐树下都会落满金黄的梧桐花瓣,仿佛在诉说着焦裕禄的故事。
  4. 焦桐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兰考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和敬仰的对象。
  5. 我们要像爱护焦桐一样,共同守护好这片承载着无数人美好记忆的土地。

分词解释

jiāo

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2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3 酥,脆:~脆。~枣。4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6 姓。

tóng

1 〔泡(pāo)~〕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2 〔梧~〕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