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典坑儒的拼音、解释、组词
焚典坑儒的简介:
fén diǎn kēng rú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AI解释
《焚典坑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源自战国末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期。这个词语描述的是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措施,其中包括了著名的“焚书坑儒”。
解释
-
焚书: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咸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书籍焚烧行动,主要针对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民间保存的各种书籍,目的是统一思想、消除异端学说。
-
坑儒:是指在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7年间发生的一起事件。秦始皇下令将一批被认为威胁到自己统治的知识分子(儒家学者)活埋,以此来镇压反对势力。这一行为被认为是极端暴政的体现。
这个词语后来常被用来形容对知识、文化的破坏或打压。
造句
- 由于他对思想控制有着强烈的渴望,《焚典坑儒》式的行为在他统治时期成为了国家政策。
-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经历过《焚典坑儒》,但最终那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权力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 在现代政治中,虽然没有发生过类似《焚典坑儒》这样的极端行为,但对某些群体的思想压制仍然存在。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焚典坑儒》式的文化专制不仅无法长久维持,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由和知识的权利。
- 尽管《焚典坑儒》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但我们仍然应该警惕类似的行为再次发生。
分词解释
焚
fén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典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
坑
kēng
1 洼下去的地方:~洼。火~(喻悲惨的生活环境)。2 把人活埋:~杀。焚书~儒。3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害。~骗。4 地洞。
儒
rú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