袄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袄子的简介:
ǎo zǐ
1.即袄。
1.即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棉袄。《红楼梦》第四○回:「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
《袄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文献、方言或者古代文学作品中。根据现有的资料,“袄子”通常有以下几种含义:
- 衣物: 在古代或某些方言地区,指的是棉衣、夹衣一类的外套。
- 服饰文化角度:有时被用来特指一种特定款式的长袍或者外衣。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合: “袄子”一词多见于中国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人民穿着习惯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
- 文化意义: 在古代服饰文化中,“袄子”是日常生活中用来保暖的外衣之一,属于“五服”(上襦、半臂、长衫、袍、裘)中的一个类别。
造句:
- 她在寒冬里穿上了厚厚的袄子,走在街上显得格外温暖。
- 这件袄子是祖传下来的,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十分珍贵。
- 在古代的宫廷画中,官员们常常穿着各种颜色的袄子。
- 为了抵御风寒,她赶紧披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袄子”)。
- 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描绘冬日景象,如:“穿云入树半迷离,着雨和梅一半开。最是轻盈能逐梦,千金不换一枝来。”中的“轻盈”的描述或许与穿着薄棉袄或类似衣物的女子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袄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常用词汇,上述解释及造句仅作为参考使用。
分词解释
袄
ǎo
1 有衬里的上衣:夹~。棉~。皮~。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