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钞的拼音、解释、组词

冀钞的简介:

jì chāo
1.亦称"冀南币"。 2.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

  • AI解释

冀钞》这个词语在古代汉语中较少出现,据推测它可能指代的是“河北地区的货币”,因为“冀”是古时候对河北地区的称呼,“钞”则常被用来指代纸币或者货币。不过由于资料有限,并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和用法实例,因此以下内容可能更多是一种基于字面意义的理解。

详细解释

  1. :古时对河北地区(今河北省、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北部)的称呼。
  2. :在古代多指纸币或一般货币。比如“交子”、“会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早期的纸币形式。

综上所述,《冀钞》可能是指代河北地区的流通货币,但具体用法和背景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段来确定。

造句

  1. 宋朝时期,在冀钞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币,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
  2. 战争爆发后,冀钞的价值大幅缩水,人们纷纷转向使用银两交易。
  3. 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决定增加冀钞的发行量以应对通货紧缩的压力。
  4.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冀钞成为了商人之间交换信息与财富的重要媒介。
  5. 由于连年战乱,河北地区的货币流通系统混乱,冀钞的价格波动很大。

分词解释

1 希望:~求(希望得到)。~幸。~望。~希。2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3 姓。

chāo

1 同“ 抄 ”。2 纸币:~票。现~。兑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