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宿的拼音、解释、组词

出宿的简介:

chū sù/xiǔ/xiù
1.出居在外。

  • AI解释

出宿》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通常出现在文言文中。这里的“出”是指离开、出发,“宿”是指住宿或过夜的意思。“出宿”的意思是指外出过夜或者在外地留宿一晚。

详细解释:

  • 词义:指在外住宿一夜。
  • 用法:常用来描述官员出差、旅行时在外过夜的情景,也用于表达临时的居住状态。
  • 语境: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记载官吏活动或旅行经历的文章里。

造句:

  1.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宿茅店社林边,路巾鸡声茅店月。”
  2. 这里的“出宿”指的是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独自一人在外留宿的情景。

  3. 《战国策·赵策》:“乃使良马以出宿于外。”

  4. 在这里,“出宿”是说派出了好马,并让它在户外过夜。

  5.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 出宿”一词虽直接未出现,但整首诗中描述的战乱时期人们在外过夜的情景也暗示了“出宿”的概念。

  7.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 虽然“出宿”未直接出现,但诗中描述的山野生活和夜晚的情景也符合“在外住宿”的意境。

  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以一饭之礼遣使出宿于郊。”

  10. 出宿于郊”即是让使者在外过夜的意思,与“出宿”同义。

请注意,“出宿”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句子主要用于说明其古语用法及表达的意境。

分词解释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宿

sù,xiǔ,xiù

1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露~。~舍(shè)。~营。2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儒。名~。3 平素,素有的:~愿。~志。~疾。~敌。~心。4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