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助的拼音、解释、组词

假助的简介:

jiǎ/jià zhù/chú
1.借助。

  • AI解释

《假借》在古代文献中,特别是指古文中的字形借用现象。它是中国文字学的一个概念,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具体来说,“假借”是指用一个与意义没有直接联系但发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来表示新意义,这属于一种造字方法。

“假借”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节约造字成本和简化书写过程。在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等早期阶段,由于文字数量有限且对事物的表达方式相对简单,当需要表达新的概念时,人们有时会借用一个与新概念发音相近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已有汉字来表示。

例子解释

例如,“莫”字最初是“暮”的简化形式,用来表示傍晚的意思。后来,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出现了这样的用法:“日莫途远”,这里的“莫”就是借用了“暮”的发音来表示“傍晚”。

再如,“与”在古代有时也被假借为“有”。《论语·颜渊》中有“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句中的“于”字原本是助词,在这里可能就是借用了“有”的意思。

造句

  1. 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假借”这个词,它很好地解释了汉字发展的历程。
  2. “莫不是”,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这个说法来表示确认某件事的正确性,这其实是“暮是”的一种假借形式。
  3. 在研究古文时,我们经常需要了解字的假借用法,才能准确理解文本的意思。
  4. 《说文解字》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汉字假借的例子,这对于理解汉语发展史非常有帮助。
  5. 学习古代文献时,遇到“与”字不直接译为“和”,而应根据上下文考虑是否是借用表示“有”的意思。

分词解释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zhù,chú

1 帮助协同,辅佐:辅~。帮~。~手。~人为乐。~桀为虐。拔苗~长(zhǎng )。爱莫能~。2 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