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龙凤雏的简介:

fú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1.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伏龙凤雏》是源自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超凡才能的人物。这里的“伏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则是指庞统。

详细解释:

  • 伏龙:原本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梁父吟》,用以比喻隐居未出的英雄人物,后专指诸葛亮。
  • 凤雏:原指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刘备的主要谋士之一——庞统,因其仪表非凡,性格如凤,被尊称为“凤雏”。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那些才华横溢、但尚未被广泛认识或重用的人才。在古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概念常用于描绘那些潜藏能力而未尽展所长的人物形象。

造句示例:

  1. 诸葛亮与庞统齐名,后世称他们为‘伏龙凤雏’,但因各种原因,他们的才能未能完全施展。
  2. 在众多的创业项目中,不少都有‘伏龙凤雏’式的团队成员,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平台和时机来发光发热。
  3. 虽然现在不为人所熟知,但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绝对是个‘伏龙凤雏’级别的才子。
  4. 公司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更多像‘伏龙凤雏’这样的新思维与创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5. 每个时代都有‘伏龙凤雏’,只是他们往往被埋没或未被充分发掘,期待有识之士能够慧眼识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成语“伏龙凤雏”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体现了这种人才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与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chú

1 幼小的鸟,生下不久的:~鸡。~燕。~儿。~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