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和团的简介:
yì hé/hè/huó/huò/hú tuán
见“义和团运动”。
见“义和团运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借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义和团》的详细解释
义和团:
-
定义与背景: “义和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民间组织,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名称最初并不专指某一具体团体,而是泛指当时各种形式的反洋教、排外性质的秘密结社。
-
成立原因及宗旨: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侵略活动,尤其是教会势力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与民间产生冲突。这些秘密组织声称能够通过“扶清灭洋”的口号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
-
主要活动: 早期的义和团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人士,他们以抗击外国侵略者为名,在华北地区广泛进行传教和反教会活动。后来发展到攻击教堂、学校以及与外国势力有关联的人士。
-
历史影响: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压迫的决心,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流血冲突。最终,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清政府利用,并最终失败,但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复杂历史,他们主张“扶清灭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幅描绘了义和团战士对抗侵略者的壁画,让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尽管历史上对于义和团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代表了一种民族情感的觉醒。
- 由于对洋教的恐惧与不满,许多百姓加入到了义和团中,希望以此方式保护自己免受外来威胁。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即使是像义和团这样的组织也有其产生和发展背景,不应该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肯定。
分词解释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和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
团
tuán
1 圆形:~扇。~脐。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4 会合在一起:~聚。~圆。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