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921-959)的拼音、解释、组词

柴荣(921-959)的简介:

chái róng (921-959)
即“后周世宗”。五代后周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养子。公元954年继位后进行改革,修治黄河,安置大批流民回乡生产,又命大将赵匡胤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提高战斗力。曾出兵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北方失地,向南攻占江淮间大片土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AI解释

《柴荣》,即北宋建立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本名柴荣,庙号世宗,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为954年-959年,短短五年时间就使后周国家实力大增,并且在北伐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详细解释

  1. 身份背景:柴荣出生于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五代时期。他的父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但幼时丧父,由养母杜氏抚养长大。
  2. 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柴荣自小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他十三岁成为亲王之后,就开始参与朝廷事务,逐渐显露出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在即位后周皇帝后,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鼓励农业生产等。
  3. 北伐壮举:柴荣以少胜多的北伐是其历史上的著名成就之一。他在短短几年内先后击败了契丹、党项等北方敌对势力,扩大了后周的疆域,提升了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

造句

  1. 柴荣虽然在位时间短暂,但他北伐收复多处失地,为后来北宋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2. 历史学家们常引用柴荣的事迹来说明一个领袖应具备的远见和勇气。
  3. 在管理国家时,我们应当学习柴荣勤政爱民的精神,为民众谋福利。
  4. 柴荣在军事上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数时代的另一面——改革与进取。
  5. 虽然柴荣去世早逝,但他留下的治理理念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分词解释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2 烧柴祭天:“~于上帝”。3 瘦,不松软:~鸡。~心。4 姓。

róng

1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2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升。~誉。3 “梧桐”的别称。4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