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渴思梅的拼音、解释、组词

止渴思梅的简介:

zhǐ kě sī méi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望梅止渴」。见「望梅止渴」条。

2.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1>行役2>,失汲道3>,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饶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雄才大略,多权诈,能作诗文。起兵追击黄巾贼,讨伐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封为丞相,官拜大将军,爵号魏公,后死于洛阳。子曹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 行役:行军。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色红或白。果实味酸,可食。 (5) 饶子:多子,指梅树上结了很多果实。

3.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末年,曹操带领著大军要去讨伐张绣,走到半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个个都又渴又累。此时足智多谋的曹操,心生一计,就对士兵们说:「弟兄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结满了又酸又甜的果实,可以生津解渴。」士兵们听到之后,每个人脑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带著甘甜的味道,嘴里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借此终于找到水源,解除部队没水喝的窘境。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望梅止渴」,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1. 一想到梅子便能止渴。比喻借由想像来安慰自己。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喒正是那止渴思梅。」

《止渴思梅》的详细解释

"止渴思梅"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渴望某物的时候,通过想象或者回忆的方式暂时缓解这种急切的需求或欲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为:想喝水时,想象吃酸梅可以解渴。实际上,这是利用心理暗示和联想来达到某种安慰的效果。

造句

  1. 他一直口干舌燥,但是没有水喝的时候,他便止渴思梅地回忆起小时候妈妈做的冰糖葫芦。
  2.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还是能够止渴思梅地想象未来会有更好的日子。
  3. 她很饿,但因为没带钱买吃的,就止渴思梅地想:“如果我能吃上一块巧克力,那该有多好啊!”
  4. 尽管他口渴难耐,但他没有立即去喝水,而是先坐下来闭目养神,止渴思梅地想象着清凉甘甜的冰镇柠檬水。
  5. 在等待的时间里,小明止渴思梅地回想起了学校食堂里香喷喷的炸鸡排和薯条,这让他感觉肚子不那么饿了。

这些句子都很好地体现了“止渴思梅”这一成语所表达的心理作用: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令人愉悦的事物来暂时缓解当前的不适感或者需求。

分词解释

zhǐ

1 停住不动:~步。截~。2 拦阻,使停住:~痛。禁~。3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4 古同“趾”,脚;脚趾头。

1 口干想喝水:口~。解~。2 喻迫切地:~望。~盼。~慕。~求。

sī,sāi

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2 想念,挂念:~念。~恋。相~。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4 姓。

méi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