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的拼音、解释、组词
及笄的简介:
jí jī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及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专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古代汉族传统的礼仪中有“加冠”和“及笄”的仪式,“及笄”即女子到十五岁时,要将头发盘成发髻,并插上笄(一种细长的针状物),以此表示已达到婚嫁年龄。
详细解释
- 含义:及笄是指女孩到了十五岁的年龄,标志着她已经进入成年阶段。
-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十五岁被视为成人之礼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一特定年纪的女子举行笄礼(即“及笄”),以示其已长大成人。此时,女子在礼仪上和法律意义上被视作能够承担成人的责任。
造句
- 古代女孩满十五岁时要举行笄礼,标志着她们正式进入成年人行列。
- 在那个时代,及笄是女性重要的生命阶段之一,意味着她将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 父亲为女儿庆祝及笄之礼,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纪念这一重要时刻。
-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严格遵循古代的礼仪习俗,但及笄的概念仍然被用来形容女孩成长的重要过程。
- 作为家族中第一个及笄的女孩,她备受期待和祝福,在这一天穿上了精致的传统服装。
这些造句不仅体现了“及笄”这一词汇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及
jí
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