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围剿的拼音、解释、组词
反围剿的简介:
fǎn wéi jiǎo/chāo
1.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
1.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
- AI解释
《反围剿》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个特定时期的军事战略,特指1930年至1934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应对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军事封锁和围攻而采取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这个时期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的不断侵扰,红军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进行反击。
详细解释:
- 背景:1930年,蒋介石为消灭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力量,决定对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军事打击,称为“围剿”。
- 目标:反围剿行动旨在打破敌人的封锁和进攻,保存和发展红军实力。
- 战略战术:在这期间,红军建立了灵活的战略战术体系,如游击战、运动战等,这些策略使得红军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有效地抵抗。
- 历史意义:反围剿斗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体现。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造句:
- 在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 反围剿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 红军通过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反围剿过程中有效削弱了敌方实力。
- 毛泽东同志在反围剿期间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 反围剿不仅是一系列战斗的总称,更是中国革命力量成长的重要见证。
这些句子意在表达《反围剿》这一历史事件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当时社会和后续革命的影响。
分词解释
反
fǎn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3 抵制,背叛,抗拒:~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6 类推:举一~三。
围
wéi
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3 四周:外~。周~。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剿
jiǎo,chāo
1 讨伐,消灭:~除。~灭。征~。围~。2 劳累:~民(使百姓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