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田的拼音、解释、组词

族田的简介:

zú tián
1.宗族共有的田地。有祭田﹑社地﹑义庄田﹑祠堂田等名目。有的由族长经管﹐有的由族里委托专人经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经管人常侵吞地租之一部或大部﹐侵吞全部以至祭祀不举者则较少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宗族共有的田地。包括祭田、社田、义庄田、祠堂田等。由族长或委托专人经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

《族田》一词,主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指的是由某个宗族集体拥有的土地。这种土地通常是为了保障家族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祭祀活动或者教育事业等目的而设立的。它是宗族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详细解释

  1. 定义:指由一个宗族共同拥有并管理的土地。
  2. 用途
  3. 作为家族成员生活保障的一部分,如提供粮食等物质支持。
  4. 用于祭祀祖先和其他宗教仪式活动。
  5. 支持家族内部教育和文化传承。
  6. 设立背景:在古代中国,由于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为了确保宗族后代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很多宗族会通过捐赠、购买等方式积累并保留这些土地。

造句

  1. 在我们村子里,族田一直是我们陈氏家族的重要财富,每年都会有一部分收入用来资助贫困学子。
  2. 这座祠堂的建设和维护都依赖于族田提供的经济支持。
  3. 村里的长者们常常会聚在一起商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族田。
  4. 族田的存在体现了宗族间的互助精神和团结意识。
  5. 尽管时代变迁,但保护好族田对于维持家族的传统和社会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这些句子展示了“族田”在宗族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