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撒的拼音、解释、组词
札撒的简介:
zhá sā/sǎ
1.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畏兀儿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
1.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畏兀儿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
- AI解释
《札撒》是蒙古语的一个词汇,在历史上主要用来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制定的一种较为系统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同时也是成吉思汗及后继者为治理国家所颁发的各种法令、条例等文件。在现代语境中,“札撒”一般特指某些具有传统色彩的规定或条例。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札撒最初是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时制定的,它为后来的元朝统治奠定了法律基础。
- 内容与形式:涵盖了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大扎撒》是元朝重要的法典之一,而《宪武札撒》则是元世祖忽必烈所颁布的一系列法令。
- 特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执行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造句
- 在成吉思汗时期,《札撒》就成为维系帝国秩序的重要工具。
-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沿用了《宪武札撒》,以确保行政事务的顺利运行。
- 据历史记载,许多地方官员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参照《札撒》的相关规定。
- 今天,尽管“札撒”一词更多地用于描述具有传统色彩的规定或条例,但它在理解古代蒙古社会法律体系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各种历史文献中的“札撒”,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句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札撒”这一词汇及其用法。如果您需要更多相关信息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