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拼音、解释、组词
毛南族的简介:
máo nán/nā zú
分布于广西的少数民族。约7.2万人(1990年)。用毛南语,无文字。多兼通壮、汉语和汉文。崇拜多神。擅长竹编、木雕、石刻等手工艺。传统节日有分龙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分布于广西的少数民族。约7.2万人(1990年)。用毛南语,无文字。多兼通壮、汉语和汉文。崇拜多神。擅长竹编、木雕、石刻等手工艺。传统节日有分龙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广西北部环江、河池、南丹一带。操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兼通壮语和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以道教为主,也崇拜各类鬼神。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稻和玉米。以菜牛、甜薯、花竹帽为其民族三宝。善石雕、竹编。有兄弟死则纳其妻的转房习俗。行土葬,并有「守孝」之俗。也作「毛难族」。
词语解释
《毛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属于壮侗语系壮傣语支。毛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两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广西河池市是毛南族的主要聚居地。毛南族的人口相对较少,文化特色鲜明,主要包括语言、服饰、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 历史渊源: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先民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百越族群。
- 语言特点:毛南语属于壮侗语系,但与同属这一语系的语言相比具有显著特色,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系统。
- 文化习俗:在传统节日如“分龙节”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服饰方面,男女老少都有各自的传统服装。
- 宗教信仰:毛南族多信奉自然崇拜,并存在一些与祖先相关的祭祀仪式。
造句
- 毛南族人擅长编织竹编工艺品,在当地市场非常受欢迎。
- 研究生小李对毛南族的文化历史很感兴趣,经常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 艺术家阿明设计了一款以毛南族文化元素为主题的首饰系列。
- 毛南族的传统手工艺正在通过各种电商平台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 当地政府积极推广毛南族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分词解释
毛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5 不是纯净的:~利。~重。6 行动急躁:~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8 小:~病。~孩子。~~雨。9 货币贬值:钱~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11 姓。
南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族
zú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